根据教育部2010年学校突发公卫事件第二期预警通知(教体艺厅【2010】4号)的要求现将肠道传染病及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介绍如下:
肠道传染病是指经口通过食道到胃肠而发病的一组传染病。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、传播快、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,一旦发生和流行将直接影响师生身体健康和学校稳定。
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易得,一般是吃了被病菌污染或变质食物而引起的,主要通过水、食物、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。
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,呕吐、腹泻,稀便,发热,易造成脱水虚脱,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。
为了预防肠道传染病。师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严防“病从口入。要严格疫情报告制度,对病人或带菌者要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
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,以婴幼儿发病为主,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。一般全年均有发生,5—7月为高发期。
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,大多数患者发病时,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,手掌心、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(疹子周围可发红)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/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少数患者病情较重,可并发脑炎、脑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,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。
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。并及时报告。病人应隔离治疗。
为做好肠道等传染病防控工作,保证师生健康,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,建议各学院,各单位认真落实每日晨检,建立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报告。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工作,加强教室、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保持个人卫生,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水洗手;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不洁食品;不买街头无证小贩的饮(食)品,不采摘和食用野果、野蘑菇,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,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,防止“病从口入”,要勤洗澡、剪指甲、勤晒衣被。
要强化报告意识,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必须按要求立即报告。
辽宁大学医院